欢迎来到医学美容教育网,现在是

医学美容教育网

中国首家医学美容在线学习平台
致力于提供专业医学美容教育服务的网站

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

日期:2014-07-25 10:57 来源:医学美容教育网 编辑:HSM009

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色素增多常在皮肤组织中呈不规则分布,其病变深浅不一,这使得包括物理磨削术、化学剥脱术、冷冻、烧灼及手术整形等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无法对其进行根治,并易形成癖痕等副作用。自1960年Maina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一红宝石激光以来,激光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手段,以其独特的生物组织学作用特征,在临床医学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,给许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。1983年,Anderson和Parrish提出了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,则为实现激光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完美统一提供了可能,也将包括太田痣、文身、皮肤血管瘤等许多以前皮肤美容方面的“不治之症”的治疗带入了一个新纪元。本文仅对激光在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中的应用概况进行论述,并对不同激光器的性能特点及临床疗效作简单阐述。

一、基本原理

激光和其他光线一样,也具有反射、透射、散射和吸收等特性。一般来说,在反射、透射和散射时由于能量的丢失或不集中,不能造成对组织的损伤和破坏,因此也无治疗作用。吸收则不一样,激光的大量光能被生物组织吸收后,主要产生热效应(热效应范围包括从蛋白质变性到气化和炭化),另外还有压强效应、电磁场效应、生物刺激效应等,可使组织产生蒸发、振动和凝固等,利用这些生物学作用便可达到治疗目的。除了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即根据不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,只要选择合适的激光参数(波长、脉冲持续时间、能量),就可以在保证最有效治疗病变部位的同时,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最小。要实现选择性光热作用,则必须满足三个重要条件:

1.透入皮肤的激光波长能被靶组织选择性优先吸收:

光波在皮肤组织中穿透深度遵循一定规律,在一定波长范围内,波长与其穿透深度成正比,皮肤中吸收激光的色基主要是血红蛋白、黑素(包括外源性色素颗粒)和水分,这些色基均有各自的激光吸收峰值,利用色基的特定性光波吸收原理,选用适宜波长的激光照射皮肤,即可对特定色基产生组织效应曰。就色素性疾病而言,黑素吸收峰值在280^-1200nm中并随波长增加而吸收减少。因激光在组织中的穿透深度与激光的波长成正比,所以治疗浅表色素性疾病如雀斑、黑子等,可选择波长较短的激光,如510nm,532nm等;如果治疗真皮色素性疾病如太田痣、蓝黑色文身等,则必须选用波长较长的激光,如694nm,755nm,1064nm等,只有波长较长的激光才能有效到达真皮深层。文身的色素有黑、蓝、绿、黄、橙、红等多种人工色素,根据互补吸收的光学原理,文身的治疗应选择与其颜色互补的激光。

2.激光脉冲持续时间应小于或等于靶组织的热弛豫时间:

组织产热后,热会向周围邻近组织弥散,这一过程称为热弛豫,热弛豫时间是指色基温度降低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,激光对靶组织的热效应和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大小,取决于靶目标吸收光能后的温度、持续时间及热弛豫时间,这与激光的波长、能量密度、光斑大小、脉冲宽度、脉冲频率、激光作用时间及靶组织的热传导有关。激光的脉冲持续时间必须足够长,才能引起靶组织的充分破坏,但热传导的多少与激光的脉冲持续时间成正比,时间越长,热损伤的范围就越大。根据光学理论,只要使激光的脉冲持续时间小于或等于靶组织的热弛豫时间,就不会引起周围组织的热损伤。色素性病变中黑素颗粒非常微小,其热弛豫时间仅为1us。因此治疗色素性病变通常使用脉宽为纳秒级(ns, 1us=1OOOns)的激光,即带Q开关的激光。

3.激光的能量密度要足够引起靶目标达到损伤温度:

足够的激光能量是保证疗效的前提,这才能在最大限度破坏靶组织的同时不伤及周围正常组织。实际临床应用时激光的能量密度需根据靶组织的性质、颜色深浅、大小厚薄和治疗时的反应等确定,治疗过程中应不断对激光能量进行调试和修正。如选择的激光能量过低达不到疗效,过高则有形成瘫痕的危险。

 1/3    1 2 3 下一页 尾页

微信扫一扫
添加368医美教育网

扫一扫医学美容教育网微信二维码

医学美容在线学习平台